發新話題
打印

[認識疾病] 類風溼性關節炎 用藥因地制宜

類風溼性關節炎 用藥因地制宜

類風溼性關節炎 用藥因地制宜

類風溼性關節炎是一種頑固慢性病,發病時局部關節僵硬、腫脹、疼痛。執業中醫師林高士表示,類風溼性關節炎活動期常見寒熱錯雜,適合用桂枝芍藥知母湯加減,熱毒明顯酌加金銀花、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關節腫脹酌加木瓜、防己;中西醫併治提升療效。

林醫師指出,傳統中醫認為,對於關節冷痛,遇寒加重等症狀,用藥必須因地制宜,畢竟台灣氣候偏於溼熱,不宜使用大辛大熱的烏頭,而應加用細辛、制馬錢子等藥材,以便散寒止痛,使用薑黃、羌活、獨活等藥材,以便祛風除溼。此外,治療這種病症十分棘手,患者往往必須長期服藥,倘若中醫、西醫結合併治,對患者來說較有利。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進入中晚期,常見肝腎兩虛、痰瘀阻絡,這階段治宜補益肝腎、活血通絡。由於中晚期往往病邪深入經絡、骨髓,非走竄之藥不能治療,治宜搜風通絡,此時必須使用蟲類藥。中醫認為,很多昆蟲可以入藥使用,古代本草綱目記載七十多種藥用昆蟲,清代本草綱目拾遺補充十幾種藥用昆蟲;神農本草經還將藥用昆蟲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為無毒久服不傷身,如常見的蜂蜜即是。

林醫師指出,當類風溼性關節炎病情日久,痰濁瘀血早已內生,往往阻滯經絡,治宜破血行血;倘若久病患者出現氣血兩虛、臉色蒼白、氣短乏力,適合加用大劑量黃耆、黨參、黃精,著重補氣而生血。一般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多採西醫療法,若能接受中醫輔助治療,對於患者而言相當有幫助。       

台灣新生報

TOP

發新話題
最近訪問的版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