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jiunn36 發表於 2018-4-23 00:03

為何李秀成的歷史地位要低於陳玉成?

  天平天國運動中湧現出一些名垂青史的歷史人物,李秀成和陳玉成便是。兩人早年參加太平軍,作戰機智勇敢,都是從普通士兵晉陞為青年將領。天京變亂後,為了挽救天平天國危急形勢,李秀成和陳玉成被洪秀全提拔為王,李秀成被封為「萬古忠義」的忠王,他和陳玉成在太平天國後期衰弱的形勢下,在軍事上連連獲勝,中興了天平天國,兩人也成為天平天國後期的頂樑柱。
  然而在歷史上李秀成比陳玉成的歷史地位如何?因為名字一般靠其後,就感覺似乎要低。那就先看看陳玉成,這位太平天國著名的軍事家、統帥。他14歲隨叔父參加金田起義。因功升殿右三十檢點,統陸軍後十三軍和水營前四軍,轉戰湖北、安徽等地。他治軍嚴整,驍勇富謀略,善築壘圍攻。當太平軍在江北戰場捷報頻傳的時候,曾國藩趁機進犯安慶,又圍困安徽重鎮三河,形勢十分緊張。陳玉成聞訊後,一面啟奏天王調李秀成同去救援,一面率訓星夜馳援三河。陳玉成採取迂迴包抄的戰術,率軍到達廬江縣西之白石山、金牛鎮以切斷湘軍退路,李秀成也趕來在白石山屯兵為後援,集優勢兵力,使湘軍陷入四面被圍的境地,曾國藩準備先發制人,突然襲擊陳玉成的營盤,衝過金牛鎮壓。陳玉成在李秀成配合下,三河守將也從城中衝出,三路兵馬,一鼓作氣,攻破敵軍營盤,全殲清軍六千多人,曾國藩大傷元氣。此役的勝利,在太平天國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鼓舞了士氣,穩定了局勢,太平軍從此轉為主動。隨後幾戰,更加使陳玉成成為太平天國後期威名顯赫的將領。1859年夏,年僅二十三歲的陳玉成被封為英王。
  再說說李秀成,其實個人認為其作用甚至不亞於早期更重要的一些將領。他1857年就被升為了副掌率,提兵符令,進入領導核心。但洪秀全不肯信外臣,而專信同姓。李秀成性格直率,斗膽勸告洪秀全,要「擇才而用,定制恤民,申嚴法令,肅正朝綱,明正賞罰... ...。」李秀成的犯顏直諫,惹惱了洪秀全,將李秀成一度罷官,後來才不得不恢復李秀成的職務,在封王時為牽制或打壓,有意或無意地將其陳後。李秀成佔領蘇常地區後,率軍直指上海。盤踞在上海的英法勾結地方官紳,出資僱用洋槍隊,抵抗太平軍的進攻。李秀成在青浦一戰大破洋槍隊,打死「常勝軍」頭子華爾。但是洪秀全命他執行「進北攻南」的計劃,希圖把戰火能上能下和敵人後方,伺機消滅湘軍以解京圍。洪秀全此舉使李秀成損兵折將,銳氣大傷。李秀成向洪秀全提出:「京城不能守,曾帥兵困甚嚴,濠深壘固,內少糧草,外救不來,讓城別走」的建議。又說:「不如捨天京,盡棄蘇浙兩省地,御駕親征,直趨北方,據齊、豫、秦、晉上游之勢以控東南。其地為妖兵水師所不能至,洋鬼勢力所不能及,然後中原可圖,天下可定也。」但洪秀全斷然拒絕了這一正確建議。
  不久李秀成攻下武昌縣,逼近武漢。因得知陳玉成部在集賢關等處作戰失利,他逕自撤軍,退出湖北。由於李秀成對西征的消極態度,因而造成了會剿失約,武漢會師的計劃落空。在安慶形勢十分緊張,太平軍廣大戰士艱苦的進行浴血奮戰的危急關頭,李秀成又率軍從安慶附近撤回江浙,而不回軍去協力援救。他這種不顧大局的行動,引起太平天國將領們的不滿和指責。後來安慶的失陷,李秀成應負一定責任。1864年洪秀全病逝,十六歲的幼主洪天貴福即位。7月,湘軍挖地道用火藥炸塌城牆,衝入城內。太平軍一萬多人與敵人展開肉搏戰,一部分戰死,其餘在混亂中突圍。李秀成將他的馬讓與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掩護其突圍,結果他自己因「馬不能行」,在天京城外東南的方山被清軍擒獲。他在清囚籠中寫了數萬言的自供狀,提出「收齊章程」,向曾國藩乞降。但是他的變節並沒有換取一死。
  相比之下,李秀成有大功卻犯有較大過失,而陳玉成就較少,這也可能是李秀成歷史地位有所降低的原因,他倆和洪仁玕維持天國的殘局達七八年之久,尤其在1862年以後,主要是李秀成獨撐危局,雖然他在很多問題上犯有這樣那樣的錯誤,特別變節的事情為後人所詬病,但李秀成不失為太平天國後期著名的政治軍事核心人物之一,這仍然不會影響他作為太平天國乃至整個晚清一位舉足輕重的農民政治軍事家的歷史地位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