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jiunn36 發表於 2018-1-13 18:49

三國史書上最強的馬屁文

  建安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魯。魯走巴中。先主將迎之。而魯功曹巴西閻圃說魯北降,歸魏武,贊以大事。宜附托杜濩、樸胡委質。不然,西結劉備以歸之。魯勃然曰:「寧為曹公作奴,不為劉備上客。」遂委質魏武。武帝拜魯鎮南將軍,封襄平侯。又封其五子,皆列侯。這裡原文大意可以看出:曹操征張魯,張魯逃亡巴中,劉備準備迎接他。閻圃勸張魯要麼投曹操,要麼投劉備,結果張魯義正言辭的說道:「我寧可做曹公的奴隸,也不做劉備的座上客!」於是,張魯投了曹操,封侯。
  再看《三國誌 張魯傳》建安二十年,太祖乃自散關出武都征之,至陽平關。魯欲舉漢中降,其弟衛不肯,率眾數萬人拒關堅守。太祖攻破之,遂入蜀。魯聞陽平已陷,將稽顙歸降,圃又曰:「今以迫往,功必輕;不如依杜濩赴樸胡相拒,然後委質,功必多。」於是乃奔南山入巴中。左右欲悉燒寶貨倉庫,魯曰:「本欲歸命國家,而意未達。今之走,避銳鋒,非有惡意。寶貨倉庫,國家之有。」遂封藏而去。太祖入南鄭,甚嘉之。又以魯本有善意,遣人慰喻。魯盡將家出,太祖逆拜魯鎮南將軍,待以客禮,封閬中侯,邑萬戶。封魯五子及閻圃等皆為列侯。為子彭祖取魯女。
  從上文,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曹操征張魯,張魯開始想投降,而他的弟弟張衛不肯,非要帶數萬人去陽平關抵擋曹軍。結果,張衛軍崩潰,張魯又想投降,而閻圃勸他去巴中聯合杜濩、樸胡一起宣佈投降,這樣曹操肯定高興(功必多)。果然,張魯和其五子,還有閻圃也一起封侯。
  裴松之在「張魯封侯」這節還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臣松之以為張魯雖有善心,要為敗而後降,今乃寵以萬戶,五子皆封侯,過矣。參照建安十七年,田銀蘇伯造反,那時候還有「圍而後降者不赦」的法令,裴松之都認為張魯先打後降卻能封侯,情理上說不過去。
  而引用了習鑿齒洋洋灑灑一大段評論,習鑿齒認為曹操連閻圃也封侯(因為閻圃勸阻過張魯稱王),這是賞罰分明的表現。實際上,依我看來,裴松之和習鑿齒還是圖樣圖森破,歷史真相如何,且看下列分析。
  說回來,如果沒有後人常璩寫《華陽國志》,我們可能就這麼認為就止《三國誌》中的那點事了,但只要把《華陽國志》這段文字聯合《三國誌》一起來看,就可以腦補出歷史的真相就出來:建安二十年春,曹操親征漢中,派人勸降,張魯聞訊,派五官掾前往曹營同意歸降,而其弟張衛不肯,率數萬人據守陽平關(築陽平城),對抗曹軍。張魯也不阻止張衛的軍事行動,甚至作壁上觀,說明他也在猶豫。
  曹軍無法突破陽平關,損失慘重,軍糧殆盡,曹操想撤退,屬下郭諶勸阻。不料,張衛軍夜驚,喪失防守,而夏侯惇和許褚意外接應前去攻打陽平關的軍隊時迷路,誤入張衛軍營,就這樣跟中頭彩一樣的贏了,張衛投降。張魯聽說陽平關丟了,又想投降曹操,這回是閻圃勸阻,建議退往巴中,聯合杜濩、樸胡一起投降換取最大的政治利益。
  七月,曹操順利進入南鄭,再派人招降張魯,張魯派閻圃(應該是他)去見曹操。
  【以下是想像場景】
  閻圃誠惶誠恐的進入曹丞相駐地,伏在地上不敢抬頭。曹操轉過身來,冷冷言道:「你家主公想好了麼?這次到底是戰還是降?」
  閻圃仍舊不敢抬頭,大聲說:「回丞相,我家主公願意歸降朝廷!」
  曹操詭詰一笑,鼻子裡輕輕的哼了一聲,又道:「那開始為何不降?還膽敢在陽平關截斷王師?!」
  閻圃回道:「那是張衛擅作主張(只好坑你了,反正你也是俘虜,這事要完結總得要個替罪羊),調動兵馬,我家主公從未有反抗丞相的舉動啊。而且我家主公還特意前往巴中,還勸說聯合杜濩、樸胡一起歸降朝廷,而南鄭的官民財物絲毫未動,就是等丞相您來接納。」
  曹操心中大喜(天助我也!漢中已定!),仍故作顏色道:「哼!你教我如何會相信你所說的話?!」
  閻圃抬頭(兩眼放光,動感光波~biubiu~~~):「丞相有所不知,當初我在南鄭,益州劉備也派人來,表示願意接納我家主公前往益州,我也勸主公二選一,而我家主公義正言辭的跟我說:『我寧可做曹公的奴隸,也不肯做劉備的座上客!』,他對朝廷忠心不二,天地可鑒啊!」
  這通馬屁拍出去,曹操心裡一下子就舒服了,於是下令封張魯及其五子為侯,連閻圃也一塊兒封了。閻圃拍馬屁能拍到從死囚(理論上的)到封侯,他可真是當時天字第一號的人物啊。陳壽知道這是馬屁文,所以省去不提,而常璩寫《華陽國志》,為了補缺,就順便把這事給提了。如果讀者不知道張衛抵抗、曹操欲撤軍」等事,恐怕都以為「張魯是曹操的腦殘粉」了。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