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e48585 發表於 2017-12-11 06:38

胸痛4種原因,心臟科名醫魏崢:這種最「要命」!

[img]https://c1.staticflickr.com/5/4533/24044508437_a13ac931fb_b.jpg[/img]

早安健康/魏崢(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

心頭大患,胸痛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雖然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長,但心臟疾病的死亡時鐘卻有逐年縮短的趨勢。民國99年每33分32秒有一人因心臟病死亡,到民國100年致死率則短縮至每31分50秒。所以當胸痛來勢洶洶,便須盡速與醫師有約,讓醫師清楚檢視這痛的來源是不是出自於「心頭大患」。

心絞痛(狹心症)

面對胸痛的患者,心臟科醫師應考慮這症狀究竟是不是心絞痛?也就是所謂的「狹心症」。

心絞痛是心臟冠狀動脈阻塞引起的,但有強弱程度的不同,初期因血流不通時,可能只是胸悶、不會痛;有些患者則是在運動中,例如爬坡、提重物走動時,才會有些胸悶、胸痛的感受。

典型心絞痛是胸口感到一陣壓迫、悶痛甚至因不舒服而冒冷汗,疼痛的範圍通常不是如針刺的單點痛,而是如拳頭般、較大面積的痛感。

臨床上常見:自左前胸延伸至左手臂,痛的時間約持續2-3分鐘,活動中或用餐後較易發生,稍做休息或服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後,症狀可能因此緩解。

但若在相同的狀況下,再次發生不適的情形,本身又同時有高血壓、血脂肪、膽固醇過高等病症,就不能再輕忽,須盡速就醫,以確認是否有冠狀動脈阻塞的問題。

人體所需的氧氣,是經由血液攜帶輸送到全身,當冠狀動脈受到阻塞而血流不順暢、供應不足時,便會造成心臟肌肉缺氧,也就是缺血。當心臟缺血、缺氧時就會產生疼痛,藉由這樣的症狀發出警訊!假設持續長時間血流不通,沒有進行適當的治療,則會因為心臟肌肉中氧氣供應不足,造成心臟肌肉不可逆的壞死,這種嚴重的心臟肌肉損傷,即是所謂的「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伴隨疼痛的時間,會比狹心症引起的心絞痛久,可能持續幾十分鐘、甚至幾小時。

患者會有盜汗、噁心、嘔吐、臉色蒼白等症狀,這時使用硝化甘油舌下含片可能也無法緩解,有高度的生命危險,應盡快、就近到大型醫療院所急診室救治。臨床上可經由心電圖及心肌酵素血中濃度的檢測,來確定是不是急性心肌梗塞。

心臟血管疾病死亡案例中,有40%是因急性心肌梗塞造成猝死,許多病人第一次發生心肌梗塞,即是因沒有做適當的處置,甚至事發突然,來不及送到醫院便往生,所以千萬不可輕忽心臟發出的任何細微的訊息。

心肌梗塞後的12-24小時,不建議完全臥床休息,可以開始進行簡單的床邊梳洗的活動。24小時後若狀況漸趨穩定,建議可以開始從事簡單的功能性活動,像「從躺到坐」、「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到「原地踏步」,甚至是「出房門散步」等等。病人在出院前,建議在有專業醫療人員(例如:物理治療師)的陪同及心電圖的監控下,先進行行走訓練,以維持基本的體能。

主動脈剝離

一種類似心肌梗塞的劇烈胸痛,可能是主動脈剝離。

疼痛部位很少只表現在前胸,往往因血管不同的剝離撕裂部位,而延伸至後背,痛的時間也持續較久,這類病人大部分有高血壓病史。

人的血管是由內膜、中層及外膜三層組織結合而成,當內膜層破損,高壓血流衝破內膜,血液順勢貫流至中外層而形成血管夾層瘤。當夾層瘤逐漸擴大,會因患者瞬間大量滲入的血液,將主動脈壁向前後兩個方向撕裂,造成所謂的主動脈剝離。

這類病症不像冠狀動脈疾病那麼常見,每百萬人口約3%- 4%的罹病率,如果有嚴重的疼痛感,心電圖及心肌酵素酶的檢測卻都正常,就要考慮安排電腦斷層檢查,確定是不是主動脈剝離;如果是連血管外壁都破裂,就連進手術室搶救都來不及,會因為大出血而休克致命。

[img]https://c1.staticflickr.com/5/4520/23893735957_ce4f00c1e5_o.jpg[/img]

血管壁的作用跟水管一樣,不同的是血管壁的結構有內、中、外三層的緊密結合,當管內壓力太高或血管品質不好,先裂開的是內膜,當內層破裂,高壓的血流滲入中層,把內膜與外膜分離成為夾層,內膜為主要結構的稱為「真腔」,而內膜與外膜之間的叫做「假腔」。

二尖瓣脫垂

心臟門診中,胸痛是最常聽到的患者的主述,不同於冠狀動脈的心臟疾病,臨床上常可聽到身材高瘦的年輕女性提到:「有時感到胸口某一點,有短暫的悶痛感。」

多數病人經由聽診發現有輕微心雜音,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常發現位於左心室與左心房之間的二尖瓣,因結構上較長造成「二尖瓣脫垂」,通常合併心搏過速或有悶痛不舒服感。甚至因為瓣膜無法正常閉合,而造成二尖瓣閉鎖不全,嚴重的甚至需要動手術。

這是最常見的心臟瓣膜疾病,多數病人不會有立即的危險,甚至不少病人一直都沒有明顯症狀,而是因為健康檢查,才得知自己患有瓣膜脫垂。

若不了解,會因為看似非同小可的病名「二尖瓣脫垂」而心煩意亂,但是絕大多數是輕度的脫垂,沒有什麼需要擔心的。據估計20- 50歲的女性,約二成有瓣膜脫垂問題,Dr. Bernard Lown在他《搶救心跳》書中則提到:「99.9%的二尖瓣脫垂患者,不僅長壽,而且生活正常。」

曾有年輕的二尖瓣脫垂女患者,經介紹來看我的門診,當我告訴她這是瓣膜結構上的問題,對心臟的功能沒有影響,沒有不舒服是不需要服藥,即使給了「二尖瓣脫垂」衛教單張,不但沒有解除她心中的疑惑,病人甚至懷疑:「魏醫師,您是否只診治重症,而不看小病?而這所謂不嚴重的小病,卻長時間苦惱著我。」

這令我想起莊子〈天運篇〉中「西施病心而矉其里」的描述,中國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便有心臟宿疾,時而捧心蹙眉惹人憐惜。也許再有患者無法理解為什麼「二尖瓣脫垂」是不嚴重的心臟問題時,若告訴她這是屬於漂亮女性的專利,或者這「美麗的推論」,最起碼能有助於她們保持心情愉快。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