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shineh 發表於 2017-12-10 13:57

冬季溼疹 多因脾胃濕熱、血虛燥

冬季溼疹 多因脾胃濕熱、血虛燥

一到了冬季,有些民眾的皮膚便容易乾燥,且大量的脫屑,這便是冬季溼疹,執業中醫師楊謦伊說明,依照體質學的判斷來說,通常這些民眾多分為「脾胃濕熱」及「血虛、血燥」兩大類體質。

「脾胃濕熱型」患者特點為容易大便不暢、濕黏在馬桶上、身體腫脹、頭暈、腹脹氣、口氣不佳,中醫治療會以健脾祛濕為主,像是四神湯、冬瓜薏仁湯和消風散等,都很適合用來改善這類體質。

「血虛、血燥型」的患者通常較容易皮膚乾裂、睡眠不安、心悸、頭暈、月經量少等症狀,在中醫治療會以養血的四物湯、當歸飲子、蓮藕湯、何首烏湯等藥膳來幫助患者益氣補血。

提醒血虛、血燥型的患者,在發癢期的期間,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物,也必須少熬夜,平時可多吃內含維生素B群的糙米、蔬果,來幫助皮膚得到氣血潤澤,能夠幫助減輕乾燥搔癢的症狀。

開業中醫師洪金蘭表示,冬季溼疹患者忌食溫熱燥溼、利溼類食物。

洪醫師指出,這種皮膚病常跟氣候寒冷、空氣溼度降低,以及個人體質出現血虛、陰虛、血熱、血瘀、老人氣血虛弱等內外因素有關係,好發部位主要以四肢最常見,特別是小腿前面,其他如大腿前面、前手臂外側也是好發部位。

中醫治療冬季溼疹常用八綱辨證,血虛患者常見臉色蒼白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心悸、健忘、皮膚乾燥、眼睛乾澀、手腳發麻易抽筋、月經量少常延期或閉經,治宜養血祛風、潤燥止癢。

陰虛患者常見口燥咽乾、手足心熱、心煩盜汗、心悸失眠健忘、大便乾結、眩暈耳鳴、臉紅眼癢、鼻乾鼻癢、皮膚癢、急躁易怒、腰膝痠軟,治宜滋陰降火、潤燥止癢;血熱患者常見皮膚熱癢、口乾口苦、目赤、咽痛痰黃、煩躁易怒、眩暈、頭痛頭脹、耳鳴聲大、各種出血及瘡癢腫毒、小便黃赤、大便秘結,治宜清熱解毒、涼血止癢。

血瘀患者常見肌膚甲錯、面暗黑、身體痠痛如針刺痛處固定、有瘀點腫塊、皮下紫斑、唇甲青紫、舌下脈絡曲張、婦女經閉血崩,治宜活血化瘀、清熱止癢;氣血虛弱老患者常見皮膚乾燥搔癢、臉色無華、心悸失眠、頭暈倦怠、眼睛乾澀、腰痠腿軟,治宜益氣補脾、益腎養陰、清熱潤燥止癢。

多吃西洋參、百合、枸杞、麥冬、生地、玄參、玉竹、黃精、女貞子、紅棗、龍眼乾、何首烏、木耳、菇類、海藻、紅蘿蔔等食物。       

台灣新生報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