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jiunn36 發表於 2017-10-5 03:02

南斯拉夫分裂引發慘烈戰爭

  從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宣佈獨立開始,一場戰後歐洲最殘酷的熱戰在前南地區持續了8年。或許民族獨立與主權完整是最可寶貴的,值得用無數的生命去為之爭取。但是幾十萬生命的供奉,南斯拉夫80年傳承的終結,是否還該留下些什麼呢?
  前南地區的一系列衝突,按時間順序大致可分為四個部分:1991年斯洛文尼亞獨立的「十日戰爭」,1991年下半年的克羅地亞的獨立戰爭,1992年3月開始的波黑內戰,以及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1991年6月26日~7月7日的斯洛文尼亞獨立戰爭雖然規模最小,但是卻也影響深遠。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是在二戰後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共產黨(後改為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所解放並建立的。在二戰結束的冷戰期間,鐵托奉行的政策保證了南斯拉夫的獨立與經濟繁榮。有人據此認為,鐵托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但是就民族問題而言,鐵托及其夥伴的政策卻是值得回味的。堅決打擊「大塞爾維亞主義」姑且不談,在聯邦的架構下,六個民族共和國與兩個自治省的政治結構,及其各個共和國的政府與地方防禦部隊的存在,使得任何有野心成為某個共和國總統的政治人物都不免有所幻想。在具有高度權威的鐵托尚活著的時候,這些野心或許還肯收斂,一旦權威消失,能夠把八個離心離德的槳手固定在一艘划艇上的,只有那個鬆散的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聯盟了(要命的是,這個南共盟也是有八個並列的共盟組成的)。就個人而言,評價鐵托最好的莫過於「太陽王」留下的那句名言:我死後,哪管洪水滔天。
  事實證明,在1980年鐵托死後,6個共和國就開始走向各奔東西的道路,以塞爾維亞與黑山為一方,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為一方,兩軍對壘的場景不斷在南共盟、南最高主席團與南聯邦議會上演。當1990年南共盟這個維繫聯邦最後一根稻草也破裂後,南斯拉夫的解體也就不可避免了。
  1990年1月,南共盟召開第14次緊急代表大會,斯洛文尼亞共盟拒絕在盟章內再提高民主集中制,並與克羅地亞共盟一起退場,南共盟解體,隨之南共盟主席在聯邦主席團的席位也被廢除,留下了八個共和國與自治省的代表偶數的最高權力機關會導致什麼樣的結果是一目了然的。
  1990年3月開始,各共和國進行了第一次多黨選舉,其結果同樣也反應了其政治格局。塞爾維亞與黑山依然是前共盟變身的政黨執政;而在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則是克羅地亞民主共同體與斯洛文尼亞民主反對派上台;在兩個中立的共和國波黑與馬其頓,共盟仍然保持著參政黨的地位。
  可以說隨著南共盟的解體,南斯拉夫聯邦的最後解體也就不可避免了。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共和國同時宣佈獨立。6月25日當天,在兩個共和國宣佈獨立的同時,南聯邦議會立即作出了決議,宣佈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獨立「非法」,並責成聯邦政府、安全機構與人民軍採取行動,制止斯洛文尼亞與克羅地亞改變南斯拉夫邊界現狀、將南斯拉夫海關變成共和國海關和破壞邊界秩序的行為。
  現在看來,這個決議本身是非常值得回味的。控制著南聯邦議會(克羅地亞與斯洛文尼亞議員已經退出)與人民軍的塞爾維亞在這份決議中僅僅要求恢復「邊界現狀、海關與邊界秩序」,而並非消滅兩個共和國的非法武裝和逮捕其領導人。顯然塞爾維亞也認識到了兩個共和國獨立的不可逆轉,並不願意在實質上進行一場全面的戰爭,而僅僅把衝突限定在面子上。其次,因為在獨立後率先接管邊界與海關,這份決議把目標指向了斯洛文尼亞而非尚未展開實質性獨立行動的克羅地亞,或許塞爾維亞希望通過對較小的斯洛文尼亞採取行動而震懾另一個較強的克羅地亞。而與斯洛文尼亞同時獨立的克羅地亞不但沒有採取任何幫助斯洛文尼亞的行動,反而對南人民軍在其境內的行動大開綠燈(從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國到斯洛文尼亞必須經過克羅地亞領土),或許克羅地亞也在等待著,希望斯洛文尼亞人能為其爭取到足夠的武裝時間。
  於是,在對手與盟友的一起努力下,斯洛文尼亞第一個走上了前南內戰的舞台。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