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jiunn36 發表於 2017-5-13 00:25

才女蔡文姬為何淪為曹操炫耀的工具

  蔡琰﹐字昭姬。到了晉朝﹐為了避晉文帝司馬昭的諱﹐後人給改成文姬。於是﹐「蔡文姬」這個假名反而成為主流。蔡琰出身名門。她的祖上蔡勛忠於漢朝﹐在西漢滅亡時拒絕了王莽的任命﹐逃亡深山﹐因而被稱頌一時。蔡琰的父親是東漢末年的著名文人蔡邕。蔡邕既是文史學家﹐又是大書法家和音樂家﹐在文壇和藝術界都佔據重要的地位。
  蔡琰自幼便受到了良好的薰陶。在她年幼時候﹐一天夜裡父親蔡邕彈琴。彈著彈著﹐一根琴弦竟然繃斷了。蔡邕正想發一番感慨﹐不料身後的女兒稚嫩地插了一句﹕「斷的是第二根弦吧?」蔡邕心裡一驚﹐因為女兒說對了﹐斷的正是第二根。他口裡敷衍道﹕「小丫頭﹐你不過是碰巧猜對了罷了。」說完﹐手指頭一勒﹐又弄斷了一根琴弦﹕「這根呢?」蔡琰回答﹕「這次斷的是第四根弦。」又是分毫不差。蔡邕這才相信女兒真有這本事。
  等到蔡琰長大一些後﹐就嫁給了河東的衛仲道。婚後不久﹐丈夫就死了。在這短暫的婚姻中﹐蔡文姬還來不及生下兒子﹐犯不著呆在衛家﹐就又回到自己家。那時候﹐寡婦改嫁是常事﹐更何況蔡琰年紀輕輕﹐又是家風很好的著名才女。可是﹐在她回家後不久﹐天下的變亂就一年烈似一年。黃巾起義好容易被鎮壓下去﹐宮廷內部又是紛爭不斷。等到大將軍何進和宦官們同歸於盡了﹐西涼土霸王董卓又率軍進京﹐把持了朝政。
  董卓聽說蔡邕的才名﹐專門請他出來做官。蔡邕最初不願與董卓同流合污。但董卓放出狠話﹐蔡邕不肯做官﹐就滿門抄斬!蔡邕只好出來﹐董卓拿出土霸王的豪爽﹐給他連連陞官﹐非常看重。蔡邕雖然知道董卓是個魔王﹐也難免存了一點感激。在這種情況下﹐蔡琰自然沒工夫談婚論嫁。
  結果等到初平三年(192)﹐司徒王允設計殺死董卓﹐為天下除了一害。蔡邕畢竟是文人性情﹐他受過董卓的恩惠﹐於是在座位上忍不住為董卓嘆息了幾聲。這下王允震怒了﹐嚴厲斥責蔡邕依附奸黨﹐把蔡邕下到大牢。不久﹐蔡邕就在牢獄中死去。丈夫死了﹐父親也死了﹐蔡琰頓時成為飄萍柳絮﹐無依無靠。
  董卓之死只是讓朝中大臣出了一口惡氣﹐天下反而更亂了。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帶兵攻破長安﹐殺死王允﹐為董卓報仇。之後﹐把持了朝政的李傕和郭汜又自相殘殺﹐在關中之地縱兵劫掠。戰亂加上災荒﹐使得原先擁有數十萬戶的長安地區﹐人民相食略盡!
  在這幾次戰爭中﹐李傕、郭汜等人都使用了大量的少數民族作為僱傭兵。而漢朝前期和中期曾經一度構成嚴重威脅的匈奴﹐在被漢朝打敗後﹐也有很大一部分「內附」﹐接受漢朝的領導﹐居住在邊境地區﹐稱為「南匈奴」。在漢朝強盛的時候﹐這些少數民族一般是很聽話的。但當漢朝內部分崩離析大打出手時﹐少數民族也就趁機蠢蠢欲動﹐甚至參與到戰亂中來﹐燒殺搶掠。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蔡文姬遭到了不幸﹐她被匈奴騎兵捕獲了。匈奴騎兵似乎並非都是不懂憐香惜玉的蠻子﹐把蔡文姬當做珍貴的禮物﹐向上奉獻﹐輾轉幾度之後﹐竟然送到匈奴的第二把手左賢王那裡﹐成為左賢王眾多妻子中的一個。那時﹐匈奴的高層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左賢王雖然不是什麼文人墨客﹐但大約也聽說過大文人蔡邕的名頭。對於眼前這個美麗而端莊的漢族女子﹐自然是寵愛有加。而蔡文姬身為俘虜﹐難道還有選擇的餘地麼?於是﹐蔡文姬只能放平心態﹐老老實實地在匈奴待下來﹐過她左賢王夫人的生活。這一待﹐就是12年。蔡文姬由青春妙齡的少婦變成了飽經滄桑的中年婦女﹐而且還給匈奴左賢王生了兩個兒子。但蔡文姬心中總是念著故鄉﹐閒暇時候﹐她就用匈奴地區的樂器﹐作歌訴說自己的憂思。這就是有名的《胡笳十八拍》。歌聲哀怨﹐使人聞之落淚。
  建安五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又用了七年時間﹐將袁氏的殘留勢力消滅殆盡﹐成為整個中國北方的統治者。曹操不但是東漢末年第一流的政治家和軍事家﹐還是一位文壇領袖。對於前輩蔡邕﹐他非常敬佩﹐而且與之交情不淺。蔡文姬的聰慧伶俐與她的不幸命運﹐早就傳到曹操的耳中。於是﹐曹操向匈奴方面發出照會﹕我老朋友蔡邕的女兒蔡文姬﹐進你們左賢王的後宮已經12年了﹐該放她回來了吧?我也不白要人﹐給你們千金之禮﹐就算是贖金吧!
  說真的﹐左賢王有點捨不得。但是﹐對面是曹操啊。官渡之戰用兩三萬人擊敗了袁紹十萬大軍﹐白狼山之戰一舉擊潰烏桓的20萬人﹐這樣的戰神﹐區區一個左賢王﹐哪裡敢招惹他?這時的蔡文姬﹐其實也頗為矛盾。流落在外多年﹐自然盼望能回歸故鄉。然而﹐與左賢王相伴12年﹐縱然當初是被虜獲﹐多少也有些感情。更何況自己養育的兩個孩兒﹐作為匈奴的小王子﹐當然是要留在胡地﹐遠行女兒回歸故鄉之日﹐卻是母子永訣之時。這份哀痛﹐實在不亞於當初的背井離鄉。
  自古事難兩全﹐更別說蔡文姬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曹操迎回文姬﹐即使包含了憐憫故人的意圖﹐現在卻已經成為大漢朝廷向少數民族地方政權揚威的政治面子工程。連左賢王都是唯唯諾諾﹐蔡文姬莫非還能抗拒這中原霸主不成?蔡文姬後來在一首詩中﹐記敘了回歸故鄉而母子別離的這段慘痛經歷﹕「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阿母常仁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顧思!」
  於是﹐在建安十二年(207)左右﹐蔡文姬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許是懷著對蔡邕的尊重﹐許是對流落胡地的蔡文姬的歧視﹐曹操一反常態﹐沒有自個兒佔有蔡文姬﹐而是把她嫁給了陳留人董祀。這位董祀﹐在曹操手下當屯田都尉﹐歷史上的名聲實在薄弱得很。要不是娶了蔡文姬﹐恐怕根本沒人會記得他。而在蔡文姬呢?曹操的面子工程把她帶回了故鄉﹐可故鄉早已荒丘連城﹐物是人非﹐當初的親友杳然不見﹐自己孤苦伶仃一人﹐又能到哪裡託付餘生呢?於是﹐她勉強接受曹操給自己物色的這個「新人」﹐也只是苟延殘喘罷了。
  然而﹐就連這樣的生活都過不安生。董祀名氣不大﹐膽子不小﹐竟然在曹操手下犯了錯誤﹐應該被判死刑。曹操殺死董祀﹐不過和捏死個蒼蠅差不多。可在蔡文姬﹐這是她唯一的親人和依靠啊。於是﹐飽經風霜的才女只能豁出麵皮﹐去為自己的第三任丈夫求情。
  她到了曹操的相府﹐恰逢曹操在大擺筵席﹐滿堂坐滿了朝廷的公卿名士﹐以及遠方來的使者。文姬就在門外求見。手下人報上信去﹐曹操得意洋洋地向滿座賓客炫耀道﹕「蔡邕的女兒在外面呢﹐今兒讓大家都見見。」一會兒﹐蔡文姬進得堂來。但見她蓬頭赤腳﹐滿面哀楚﹐來到曹操座前﹐盈盈拜倒﹐叩頭請罪﹐訴說自己的無奈與悲苦﹐哀求饒恕自己的丈夫董祀。
  曹操畢竟是性情中人﹐看大家都有些感動﹐卻還要裝腔作勢一番。他搖搖頭說﹕「蔡琰﹐你說得確實很感人。問題是現在處死刑的公文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呢?」蔡文姬叩頭說道﹕「丞相﹐您的馬廄裡有良馬萬匹﹐您的帳下勇士如林﹐為何捨不得派一人一馬急行去追回文書﹐救我丈夫一命呢?」
  曹操見她說得這樣誠摯﹐便果真派出一人一馬﹐十萬火急去把那封死刑文書追回來﹐赦免了董祀的死罪。蔡文姬來請罪時﹐是披散著頭髮、赤著腳的。曹操又讓人賜給她頭巾和鞋襪﹐讓她入座。蔡文姬謝過曹操﹐整頓裝束。曹操趁機問道﹕「聽說夫人家中以前有很多書籍﹐不知道您還記得多少呢?」
  蔡文姬嘆息道﹕「我父親蔡邕當年留給我四千多卷書﹐可是經過戰亂流離﹐已經全部失散了。現在我還能記憶和背誦的﹐只剩其中的四百多篇了!」
  曹操一聽樂了﹕「那也比一篇都不剩強啊﹐四百多篇不少了!我派十個文書到夫人家去﹐請夫人口述﹐由他們記錄﹐把這四百多篇書謄寫下來﹐怎麼樣?」
  蔡文姬道﹕「男女授受不親啊﹐不用您派文書來。只要給我紙筆﹐讓我自己來寫就是。」
  於是﹐由曹操提供紙筆﹐蔡文姬完全憑藉記憶﹐就把這四百多篇書一一寫了下來。據史載是「文無遺誤」。
  然而﹐不管蔡文姬本人是如何美麗、聰慧與富有才情﹐她的這些才情與美麗﹐卻依然在亂世中遭到了命運的摧殘與折磨。父親在政治鬥爭中被株連﹐自己在胡騎入侵中被擄掠﹐然後又為了滿足中原新近崛起的霸主﹐而永訣自己的一對孩兒。這些傷痛的一一來臨﹐並非因為她本人做錯了什麼﹐而僅僅因為她生在這個不幸的亂世。甚至回國之後﹐她的才名也僅僅被曹操拿來作為炫耀與點綴的花瓶罷了。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