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S28's Archiver

karana_huang 發表於 2012-5-24 18:23

[轉貼]鬧洞房

[color=DarkSlateGray][size=4][font=標楷體]「鬧新房」又叫「鬧洞房」是婚禮的最後儀式,也是大小婚禮都不可
少的內容,它是婚禮的高潮和最熱鬧最有趣的節目。

新婚之夜,親戚朋友圍坐房中,對新娘百般戲謔,稱之為“鬧房”、
“戲新娘”。鬧的方式各種各樣,各地有同有異。總括起來可分為文
鬧和武鬧兩種。文鬧以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謎語、對對
子,請其講述戀愛經歷及平常不見於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間有稱“
說令子”,妙趣橫生,迫使新娘無法對答而大出洋相,藉以取樂。“
是夕,好事者多以談諧語編為詞調,強使新婦歌之,名曰‘鬧房’。
近則變本加厲,慶賀之忱出以戲謔,抑失禮之甚矣。”(民國:《翼
城縣誌》)武鬧是使用較為粗野的方式,不僅口出穢言,還對新娘動
手動腳,頗有惡作劇的性質。

鬧洞房時,平輩的、晚輩的、親戚朋友,同學同事紛紛擁入新房,喜
笑逗樂,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們極盡所能,想出種種方式,讓新娘
當眾表演,以逗樂取笑,俗話說“三日沒大小”,除了爹媽都能鬧。
這期間,人們之間隨隨便便的關係是禮俗所允許的,很多禁忌都被解
除了,頗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歡節。因此,無論如何戲鬧,如何難以接
受,新娘是萬萬不能反目生氣的。如若氣走了鬧洞房的人,將被視為
是新娘的任性,人緣不好,日後的光景就不會好過。

鬧洞房是對新婚夫妻的一種祝賀方式。在民俗中,人們認為洞房中常
有狐狸,鬼魅作崇,為了趨逐邪靈的陰氣,增強人勢的陽氣,才鬧洞
房的,所以民間俗語說“人不鬧鬼鬧”。

鬧房在功能上也是對新婚夫妻的考驗,包括機智與耐心,原本是一種
“關口考驗”,但在民間往往行之過分,成為陋俗。

鬧洞房的習俗起源甚古,《漢書》記載“燕地嫁娶之夕,男女無別,
僅以為榮。”(《漢書》,《地理志》)鬧房之俗可能起源于“聽房”
。在新婚之夜,親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竊聽新媳婦的言語和動作,人們感
興趣的無非就是男歡女愛之事。從性心理的角度講,這種舉動似乎正是
佛洛德理論中的“意淫”之舉。以後逐漸演變成為戲弄新娘的鬧洞房。
此種風俗行至唐代,風行民間,不但男方親屬,賀賓客朋都有戲弄新娘
的權利,連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攔,品頭論足,撫摸取笑,
需索於難。這種習俗由古至今,已由個人行為變為集體行為。

綜觀鬧洞房之俗,驅動人們聽房、鬧洞房的心理動機是複雜的。

首先,這是一種人們性意識的外化與下意識的衝動,人們從鬧房戲婦與
撫婦之中,表現了對異性的某種挑逗,發洩出來之後便可克服既羨且忌
的心理,以達到性在“下意識”界域的某種平衡,這種對異性的態度與
行為在平時是受到嚴格限制的,鬧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種機會。

其次,鬧洞房是傳統婚姻中包辦婚姻的產物。因為只有在新婚典禮之後
,激動的新郎才可搞開新娘的紅蓋巾,這對新人以前不相識,無相交,
更無情感的溝通,第一次見面便要共墮愛河,顯然是陌生和難堪的。因
此,鬧洞房習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離和陌生感,協調倆人之間的緊張氣
氛,融洽感情。無疑,洞房之鬧是百米賽跑前的必要準備。

再者,在興旺發家的心理趨動下,大多數的新婚之家,都存在著既苦於
眾親友之鬧,又樂於讓其鬧的雙重心理。

鬧房可以使雙方的親友們熟悉起來,顯示家庭賓朋滿座,興旺發達,增
進親友間的溝通與感情,以及鄰里間的和睦。

熱鬧是中國人生活的美學理想,鬧洞房正是臻於此境的手段。熱鬧了才
能形成喜事喜慶的氛圍,鬧是一種快樂的場景,是一種歡騰與興旺發達
的象徵,只有鬧、大鬧特鬧,喜慶才有市場,財路才可大開,人丁才能
興旺。
[/font][/size][/color]

趙尤 發表於 2013-8-14 11:31

***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

頁: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6.1.0  © 2001-2007 Comsenz Inc.